校长信箱 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教学科研

keyan

教师随笔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师随笔 > 正文

不一般的经历 不一般的感受

时间:2016-11-14 13:03:16   作者:许海月  来源:教务处  点击:
陕西师大研究生实习札记:

 

 
    2016.10.13 星期四,是我开始实习的第一天。
    回想起来今天的经历,整个人都是处于一个措手不及的状态,早上去学校报到的时候,完全没想到出了校长办公室就算正式开始了实习的进程。
    白海燕老师是我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我实习的指导老师。她周到的帮我准备着一切,带我熟悉周围的环境,所以尽管是措手不及的拿到课本,走进教室,连一根笔都没有准备的我,还是在她细心的安排下渐渐的安下心来。尤其是当她把我介绍给七二班的同学们时,同学们齐声的那句“老师好”,彻底将我带入到了班级的气氛中来,让我感受到了实习生活的真正开始。
    今天的语文课主要讲的是《陈太丘与有期》这篇古文,我本以为自己是古代文学专业的学生,这又是我学过的文章,听起来应该不会有什么新鲜的东西。然而在听的过程中,我才发现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学习怎么去讲课文与单纯的学习课文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我的关注点需要更多的放在老师讲授的方法上,包括她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而不仅仅在于课文本身,这一点是在今后的听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到的。
    下午的体操比赛排练,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带班的不易,怎么让学生自主的感受到纪律的重要,怎么让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产生集体荣誉感,并让这种荣誉感成为训练的动力,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功课。而白老师则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典范,她将同学们课上学到的东西和排练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通过课文里的例子去警示同学们,适当的表扬和训诫相结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着十几年教龄的老师一出手,果然很不一般!
    一天的经历,让我对未来两个月的生活充满了期待,这是完全不同于学校学习生活的感受,希望我每天都能以百分百的热情和饱满的精力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最终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6.10.17 星期一,进入到了实习的第二周,我感觉渐渐地找到了自己的状态。
    周围的环境越来越熟悉,逐渐认识了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早起也变成了一种很自然的习惯。今天早上的语文课,白老师讲了很经典的《论语·学而》中的第一则,其中有一个问题让我感到困扰。还记得当时我上初中时,老师是把“学而时习之”的“时”字解释为“时常,时时”的意思,而现在的课本里却标注的是“按时”,回来之后我就翻查了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果然是解释为“按时”,而“时常”这一含义是出自于朱熹的《论语集注》,现已不被研究者所采用。可见,中学语文教育是紧跟文学研究的动态,在不断的更新发展着的。
    下午最后一节的班会课,是七二班孩子们的重要一课,也是属于我的重要一课。在没有实习以及真正接触到初中的孩子们之前,我一直抱着一种心态,那就是对待孩子们是需要以一个较为和善的态度,凡事多去鼓励他们,教学从培养他们的兴趣着手,他们就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初中的孩子处于一个十分叛逆的阶段,他们的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自主意识基本等于没有,很多孩子都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养成自我督促、自主学习的习惯,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还很幼稚,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激励大于鼓励,只有激起他们的学习动力,才能渐渐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激励的方法往往来源于竞争、集体荣誉感以及落后的羞耻心。
    她推心置腹地对学生说到:“我要求的事情你们做不到是你们的错,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不会说你们,那是我的问题,我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说你们以后想如何如何,先把明天的任务做好是第一步,要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些话让我感触非常深,也许今后的有一天,我也会把这些讲给自己的学生听。

 

 
    2016.10.24 星期一,我听了收获颇丰的一节公开课试讲,是白蓉老师给七年级三班的同学上的郑振铎的《猫》。
    她通过一个设计好的领养活动,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了起来,板书是一个很大的表格,而这个表格最终是由学生通过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完成的。包括后来的辩论环节和课堂总结,整个课的设计非常巧妙,在短短四十五分钟内,将一篇文章讲解得清晰明白,还有所升华,确实令人佩服。白蓉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细节,例如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往往是正面的,通过追问或者一句评价给学生以回应,随机应变能力特别强;她在学生讨论的时候,也会参与进去并做出一些指导,这样就能随时掌握学生对课文了解的动态了;她通过提问,让学生用课文的话作答,得出整节课的结论,并且总结过后让学生诵读一遍,加深印象,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来听课的老师有很多,除了语文组的老师们,还有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他们在评课时也针对这堂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当然印象深的还是语文组老师们的意见,白老师提到可以通过课后题来引导学生精读理解文章,并且强调了一些让学生认记生词的方法;杨丽婷老师提到了在讲课文内容情感的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感知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李楠老师提到了课堂练习对学生写作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而李硕则提到课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设置很合理,也指出板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让我觉得收获最多的,是吴校长的一番评语,她认为白蓉老师这堂课上得很好,主要原因就在于符合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理念,其次就是课堂活动的设计非常有新意,家庭认领的活动和辩论的环节是很大的亮点。但是,如何让情景模拟更逼真,如何上学生们更投入到课堂中来,是仍然需要思考的问题。至于不足之处就在于,引题时的铺垫在结论中没有体现出来,以及在提问时的指令性的语言不够清晰。
    所有老师褒扬的评价都让我看到了自己眼光的局限性,那就是过于关注细节,反而缺乏对课堂的整体感知,而他们提出的建议更是我应该去多多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出了大学,进了中学,我感觉自己进入到了一所更大的学校,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老师,每一分钟都是课堂。